讓沙漠變綠洲的魔法!五間新竹地方創生工作室介紹
讓沙漠變綠洲的魔法!五間新竹地方工作室介紹
新竹自清朝年間開始有移民進入拓墾,並成為台灣第一個建城的城市,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,新竹成為多元族群的匯集之地,族群包含最初便居住於此的平埔族、清朝年間的客家人、國共內戰後的外省族群,直到科學園區建立後,大量的科技業工作者移入,現今人口更延伸至新世代的外籍配偶及移民。
多元族群融合的結果本應讓新竹成為一個擁有豐富文化資源的城市,但大多數的人比起向下扎根,更像是短暫停留於此,對於新竹的地方文化欠缺關心,更沒有餘力去為這個城市注入新意,造就了大家眼中冷漠的科技之都。
直到台灣開始吹起地方創生之風,這個地方開始出現一些熱愛新竹這塊土地並試圖做出改變的人,不論是青年返鄉或是外地學生扎根於新竹,都讓地方營造在新竹漸漸開花,今天遠竹將介紹五間擁有不同特色的新竹地方工作室,來看看這些工作者是如何將新竹從文化沙漠變成綠洲的吧!

#1 開門工作室-讓百年市場換然一新的幕後推手
開門工作室創立於2015年,由清華大學畢業的陳泓維,與其他有興趣的同學一同成立,並與新竹市政府攜手打造全新的東門市場。開門工作室將青年創業作為活化市場的契機,將東門市場三樓打造成青年創業基地,規劃空攤位引入新竹特色商家,並持續舉辦活動、展覽及閒置空間改造,吸引了更多對新竹這塊土地感到好奇的人前來東門市場,也引進了更多外地商家進駐,讓東門市場跳脫了百年傳統市場的定位,成為新一代的潮流聚集地。

九年光陰打造新型態創生基地
#2 見域工作室-成為新竹在地故事的透視鏡
提到見域工作室,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其推出的雜誌《貢丸湯》系列了吧,其實貢丸湯並不只是在介紹美食,見域工作室以獨特的視野拆解新竹的人口、歷史、甚至是生活結構,每期出刊皆會推出不同主題的專題企劃,例如最新的期刊「新竹書寫者系列」,還有廟宇、鐵路、園藝等主題, 最特別的是,見域也會根據新竹的生活文化推出該期的專題,例如貢丸湯就曾出過新竹求生指南,利用跨領域、多媒材,以及創新的題材吸引居住在新竹的人,甚至是新竹以外的人,都能夠透過閱讀認識新竹。

為每一位有緣人打造深度新竹體驗
(圖片取自粉專)
#3 伍柿山蟻窩文化工作室-用五感講述新埔故事

用美學建立新埔印象
(圖片取自粉專)
#4 孢子蒝工作室-用設計分享香山的美好故事
香山距離新竹市區很近,除了擁有漂亮的山海自然風景外,也是閩客族群融合的重地,孢子原的工作室為50年的老屋重新翻修,原本只是想要整理閒置的房子,卻意外激起了想留在香山推廣在地文化的熱情,不只是介紹香山的山明水秀,更用文化活動連結香山在地文化,真正落實在地深根。

用設計體現香山溫度
(圖片取自粉專)
#5 32π青年基地-孕育夢想的開放式共生場域
於是,32π青年基地誕生了,比起一般的創生團隊,32π的定位更接近一個開放的場域,創造一個共生空間,提供在地的青年、工作者使用及創作,也會不定期舉辦跟新竹在地文化有關的演講及工作坊,32π青年基地將一個工作室劃分為許多大小不一的空間,讓不同形式的創作者都能在這裡找到自己能使用的一席之地。

小小空間打造不同可能
(圖片取自粉專)